關于新樂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報告
一、2022年計劃執行情況
2022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外部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全市上下認真貫徹“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苦干實干、難中求成,保持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持續活力,全市經濟運行高質量發展勢態良好,穩中有進。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71億元,增長8.5%;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服務業增加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0%、9%、8%、10%、8.5%、8%;節能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均完成石市下達任務目標。
(一)項目建設提質增效,有效投資不斷擴大。2022年,實施重點項目76個,完成投資112億元,華寶醫療等9個項目竣工投產,高端制造孵化中心等32個項目開工建設。列入省市重點項目20個,項目個數位列全市第5,總投資110.3億元,年度計劃投資48.45億元,預計全年完成投資62.1億元,占年度投資目標的128%。組織四次集中開工活動,共109個項目、總投資132.76億元,項目個數位列全市第2,其中,產業類項目63個。全年新簽約項目44個、總投資217.6億元。全年爭取專項債券資金20.8億元。開發區營業收入、稅收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83%、58%、47.7%。
(二)工業經濟持續壯大,發展質量穩步提升。堅持主導產業引領發展,生物醫藥、裝備制造、食品加工、商貿物流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7.5%、17.7%、15.9%、10.8%。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5家、其中新建入統5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27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家,河北省專精特新示范企業4家。公共衛生應急產業生產企業達到33家,產業集群基本形成。我市在省縣域創新能力考核中從C類躍升至B類。全年預計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21%。
(三)消費市場逐步復蘇,經濟活力加速釋放。主動作為,促進消費,舉辦了“酷夏好禮·惠動全城”石車秀汽車下鄉等促銷活動,政府籌資350萬元,多次發放消費券,帶動消費4000萬元以上。限上企業培育成效明顯,全年實現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業13家,其中批發4家、零售2家、住宿1家、餐飲6家。2022年,預計限上批零住餐企業銷售收入分別增長50.1%、11.6%、30.5%、200%,限上企業消費品零售額完成6.4億元、增長20.3%。進出口貿易穩步增長,鼓勵華寶塑料制品、華明蠟業、望峰科技等14家企業參加廣交會、跨境電商博覽會等展會,落實“金融護航穩外貿”行動,幫助企業爭取各類貸款3100萬元以上,全年進出口總值預計增長6%以上。
(四)重點改革持續深入,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全市重大改革任務全部完成。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市場主體達到42165戶,民營企業數量突破1萬家。綜合信用指數在全國383個縣級市中躍居第43,同比前進了88位。完成留抵退稅1.23億元、增長12.5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1.19億元,惠及企業100余家。積極探索,創新實施了工業用地“標準地+彈性期”出讓模式的“新樂樣板”,為企業降低了用地成本。城投公司取得證券市場AA評級。探索實行“開發區+城投公司”運營模式,開發區投融資平臺和市政建設平臺建成投用。
(五)新型城鎮化建設邁出新步伐,城鄉融合發展持續提升。實施了38個重點城建項目,木刀溝生態修復一期工程順利竣工,黨校遷建主體封頂,伏羲臺上古文旅小鎮初具規模,“伏羲巷·雞鳴城”特色商業街成為網紅打卡地;啟動了東環東移,打通了三元路,開工建設了新開路過街天橋、富強街上跨新華路橋梁工程,改造提升了城區至行唐等路段,整治提升了薈文路等14條街巷;完成棚戶區改造54套,老舊小區改造15個;實施龍騰根脈公園、黨建公園等園林綠化工程,新增綠地面積6.3公頃;完成全國文明城市年度測評和全省“城市體檢”試點城市工作。糧食再獲豐收,總產量達7.18億斤;建成1萬畝高油酸花生繁種基地;西瓜小鎮一期博覽館主體工程順利封頂,入選全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點項目;新增石家莊市級以上家庭農場1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0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6.5萬噸、6.4萬噸、16.2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6%、8.7%、14.5%;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預計完成64.9億元,增長8.2%。
(六)強力推進污染防治,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我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在石家莊市排名第三,穩定退出全省“倒四十”,其中,全年優良天數達到249天、比去年增加7天,PM2.5濃度同比下降4.44%。全面落實“河長制”,市鄉村三級河長巡河6800余次,發現處置涉河問題4670余起。深入實施白洋淀上游流域綜合治理和保護項目12項,完成10個村莊污水治理。農村江水置換工程實現通水,新增壓減地下水133萬立方米,沙河生態補水3.9億立方米,淺層地下水水位比去年同期上升6.33米,位列全省第二。國土空間綠化造林3100畝。開展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啟動建設鄉村振興“金環線”示范區,創建省級美麗鄉村19個,打造美麗庭院380個、精品庭院120個,摸排整改農村問題廁所1萬余座,鄉村面貌明顯改善。
(七)社會事業均衡發展,民生福祉全面增進。不斷優化防控政策措施,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20項民生工程和10件民生實事全部完成。城鎮新增就業4827人,農村轉移勞動力4836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6%,醫保參保率達100.65%。新改擴建市直第三幼兒園等12所中小學及幼兒園;我市被評為省體育工作優秀縣。長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養結合項目順利開工,市醫院被確定為石家莊市北部區域醫療中心,市中醫院被評為石家莊市級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樣板醫院。常態化開展道路交通、防火防汛、安全生產、食藥品安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掃黑除惡、信訪維穩等工作,社會大局持續保持穩定。深入開展國防動員和“雙擁共建”,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檔案史志、人防、氣象、工會、婦女、青少年、老齡、殘疾人等各項事業都有新進步。
總的來看,2022年全市經濟社會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提質的發展態勢,但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經濟總量小,新開工的重大產業項目,特別是帶動能力強、投資規模大的工業項目不多,有效投資支撐力不足;民間投資意愿不強,房地產投資持續負增長;保障改善民生、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仍存在一些短板,尤其是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疫情沖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堅持問題導向,采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力爭實現兩位數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以上,外貿進出口總值增長8%以上,主要污染物減排達到省市控制標準。
三、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中期評估之年。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扎扎實實做好各項工作,全力跑出“躍升之年、展示之年”的新樂“加速度”,力爭各項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一)強力推動項目建設,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一是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緊盯京津雄、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圍繞四大主導產業補鏈、強鏈、延鏈,大力開展針對性招商,精準引進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全年引進10億元以上項目5個,5億元以上項目10個,簽約項目總投資200億元以上。二是全力爭取各類資金。緊盯國家和省市政策窗口期,充分利用好各種政策性金融工具,謀劃實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公共衛生、民生領域等彌補發展短板、契合群眾需要的薄弱環節項目,信息網絡等“兩新一重”新型基礎設施項目,積極爭取各類資金支持我市項目建設,全年力爭到位資金10億元以上。三是強化項目調度。全面落實項目分包責任制,健全完善項目落地機制,推進項目精準協調服務,逐一研究解決影響項目簽約、開工、建設進度的突出問題,力促項目早簽約、早進場、早開工、早投產,重點是做好新冉宇年產3000噸氨基酸產品、中龍億安智能裝車機等項目建設,確保年內完成投資130億元以上。四是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實施開發區道路、供熱管網等提升工程,增強園區配套能力。加快建設中水回用、垃圾轉運站等項目,積極探索企業在能源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電價制度改革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力爭開發區營業收入增長30%以上。
(二)著力提升產業發展能級,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一是做強主導產業。用好主導產業發展基金,持續實施延鏈補鏈強鏈工程,推進柯創醫療物資應急裝配中心、興華生物制藥等重點項目建設,壯大生物醫藥、裝備制造、食品加工、商貿物流產業整體規模,確保四大主導產業營業收入增長15%以上。二是做優傳統特色產業。繼續開展“百企轉型”行動,支持防水卷材、石雕、電熱制品、燈具、板材等傳統特色產業實施技改工程,更新設備、改進工藝,年內完成技改項目36個,力爭凈增規上企業15家以上。三是培育新興產業。搶抓國家完善公共衛生應急體系的機遇,發揮華寶、鑫樂醫療等龍頭企業示范引領作用,繼續引進產業鏈配套項目,快速推進新樂公共衛生應急產業基地做大做強。加速布局新能源產業,推進三峽新能源農光互補等項目建設,確保國順風儲一體化項目開工建設,建設清潔低碳能源新城。圍繞數字經濟等領域持續發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擴規模、上檔次,重點是推進久樂汽車電子控制系統等項目建設。
(三)全力推進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建設品質。全面對接省市國土空間規劃,做好城市整體和重點片區規劃設計,高質量推進城市更新,重點是打造城區大外環,建設木刀溝、大沙河、南水北調生態帶,實施伏羲大橋、新化公司、燕趙商城周邊更新改造,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小街小巷整治、精品街巷打造、城區路網暢通、地下管網整治、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園林綠化提升、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文化特色塑造、夜景亮化美化等“十大工程”,推動城市建設提形象、出品位、上臺階。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持續開展私搭亂建違章建筑等專項整治行動,實現精細化管理城市再提升。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用好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提升數字城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新華廣場、臺北地下商業街等核心商圈品質能級和輻射能力;依托伏羲巷?雞鳴城商業街、伏羲公園、郵電北街等原有夜市,優化基礎設施、提升服務質量,打造夜經濟品牌。
(四)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主體信心。樹牢服務企業和項目建設的“店小二”意識,完善常態化溝通聯系機制,把市場主體需求作為制定政策的出發點,聚焦企業難點、痛點、堵點,精準推送、直達企業,全面釋放政策紅利。大力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最大限度減少行政執法中的自由裁量權。完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實現政府職能從“管理”到“服務”的根本轉變。統籌落實開發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等工作。
(五)做好農業農村工作,努力推動鄉村振興。一是確保糧食安全。嚴守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實施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2萬畝,確保糧食總產量穩中有升。二是著力發展特色農業。大力扶持正信牧業、 現代牧業等企業發展,確保生豬存欄保持在30萬頭以上,年產生鮮乳14.5萬噸以上。聚焦高油酸花生、西甜瓜等優勢農產品,打造岸城萬畝高油酸花生示范區,全市高油酸花生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以上。依托我市“三種兩養”農業資源和現代牧業、正信牧業、三元乳品、雨潤飛騰等龍頭企業,加快謀劃農產品深加工、肉制品深加工項目,充分發揮供銷普洛斯、中墾三農、菜籃子等交易市場資源優勢,年內確保新增省級農業化龍頭企業6家、石家莊市級以上家庭示范農場10家,推進我市由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轉變。三是建設美麗鄉村。持續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年內改建農村公路13公里,改造農村電網110公里,完成15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推進鄉鎮污水管網建設,創建省級森林鄉村1個、省級美麗鄉村20個以上。四是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優化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著力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持續開展產業就業幫扶,確保脫貧戶人均收入持續穩定增長。
(六)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加快改善生態環境。大力實施生態提升行動,統籌污染防治和生產生活,實現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強化大氣污染治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鞏固空氣綜合指數退“后四十”成果。全面加強水污染治理,嚴格落實河長制,大力推進白洋淀上游流域綜合治理,全面加強大沙河、木刀溝“兩河”生態修復,確保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穩定達標。持續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建立健全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體系。嚴格落實林長制,持續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完成營造林3100畝。倡導綠色消費,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發展清潔能源,培育壯大綠色低碳產業,打造新型能源強市。
(七)不斷增進人民福祉,促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一是不斷提升社會保障水平。落實“穩就業”政策,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000人。完善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救助等政策,做好城鄉特困供養人員托底工作。二是加快補齊公共服務領域短板。持續鞏固“雙減”成效,擴充優質教育資源,新建北城學校、市直第四幼兒園。持續推動健康新樂建設,支持市醫院、中醫院爭創省級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樣板、中心醫院爭創石家莊市級樣板。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全面提升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深入開展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力爭圖檔大廈創建國家一級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落實“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謀劃老年養護院建設。三是堅決維護社會平安穩定。優化疫情防控政策,認真落實新階段疫情防控各項舉措,保障好群眾就醫用藥,著力保健康、防重癥、降病亡。守牢安全生產底線,防范重特大事故。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信訪維穩、社會治安等各項工作,確保社會大局安定和諧。加強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和后備力量建設,強化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做好民族、宗教、外事、檔案等工作,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殘聯、慈善等事業健康發展,促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