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認真貫徹落實市委五屆六次全會會議和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精神,突出發展和民生兩個關鍵,統籌做好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工作,經濟保持了穩中有升的良好發展態勢,完成了市五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年度目標任務,實現了“十三五”的良好開局。2016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8億元,同比增長6.6%;全部財政收入達到9.75億元,同比增長18%,其中,公共預算收入達到6.8億元,同比增長10.1%;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4267元、14410元,同比分別增長8.2%、8%;單位GDP能耗下降3.5%,節能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均完成石市下達任務目標。
(一)有效需求不斷擴大。一是投資持續穩定增長。2016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73億元,同比增長16.9%。全年安排億元以上重點推進項目40個,總投資570億元。其中,三元食品、新東印刷等11個項目竣工投產,中元牧場、百川風機等18個項目開工建設,京冀臨空產業協作示范園、旭力生物質能源等8個項目簽訂投資合作協議;與平安臨空金融物流園、北京海力源節能研發中心等8個項目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正在洽談清華大學河北院新樂中試基地、供銷總社涉農電商物流中心等7個項目,形成了“洽談一批、簽約一批、開工一批、竣工一批”的良好態勢。二是對外開放程度進一步提高。在國際市場需求不振,全國省市出口連續兩年負增長的背景下實現穩步增長,外貿進出口企業達到39家,完成1.15億美元,同比增長9%。引進市外資金64.5億元。三是消費需求穩步提升。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3.8億元,同比增長11.6%,在石家莊市排名第一。
(二)結構調整明顯加快。全市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結構比由15.3:54.6 : 30.1調整為14.1 : 54.7 :31.2。一是現代農業穩步發展。糧食生產穩定,總產達到31萬噸。西瓜(甜瓜)、花生、蔬菜種植面積分別達到6萬畝、12萬畝、12.8萬畝,奶牛、生豬存欄量分別達到3萬頭、34.5萬頭。建設了莊稼主、鑫河2個供應京津蔬菜示范園,創建了7家省市級示范家庭農場。二是工業轉型加快。實施工業技改項目70個,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家,培育省市級對標企業6家,新增省著名商標2個,建成省市級創新平臺4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100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2016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00.5億元,同比增長5.9%,其中,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8%。三是現代服務業穩步推進。制定實施了《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實現了農村電商全覆蓋,全市網上交易額達到16億。竣工投用了新華廣場、信譽樓,開工建設了臺北地下商業街等4個項目,正在洽談商貿綜合體等6個項目。2016年,新增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10家,服務業增加值完成65億元,同比增長10.9%。大力發展以伏羲文化、工業旅游、動漫產業、民俗文化為主體的文化旅游經濟,與京津冀名勝文化休閑旅游公司簽訂了京津冀一體游合作協議,初步形成了“邯邰西瓜采摘—三元食品—河北美術學院—伏羲臺”特色旅游線路。我市被評為全省文化產業“十強縣”。
(三)城鄉發展成效顯著。完成了《新樂市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新樂市總體城市設計》等規劃編制。實施了20余項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西延了新華路,北延了鮮虞街,改造提升了商業路、郎基路等小街巷,建設了新華西路和久樂南街雨水管網、東名街雨污管網、三元路污水管網、長楊路污水泵站。完成了京港澳高速連接線10公里地下雨污管網及6公里一級道路建設,建設了長車線二期工程、木村道等一批鄉級、村級道路,啟動了107北段拓寬改建工程。建成了新華路地道橋游園,進行了新華路與東環路交叉口、三元路與107國道交叉口等區域的苗圃綠化,新增綠地面積11.5萬平方米。建成了智慧城市信息化數據平臺,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實施了城市容貌綜合整治,城市形象進一步提升。城鎮化率達到了48%。積極推動農村生活垃圾市場化托管全覆蓋,啟動了城鄉環衛管理一體化工作。編制了《新樂市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美麗鄉村建設正在穩步推進。
(四)改革創新不斷深入。“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及時銜接落實省市取消下放調整行政權力事項,取消行政審批事項84項。落實“三證合一”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新增企業和個體工商戶1850家。優化了審批流程,大力推進“三級平臺”建設,16個部門114項審批服務事項和41家符合資質條件的環評、招標代理及工程咨詢中介機構入駐政務中心,實現了具有前置審批服務資質的服務機構與主管部門完全脫鉤。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開發區改革、城市綜合執法管理改革順利推進。
(五)生態環境不斷優化。深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攻堅,開展了“利劍斬污”行動,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推廣高效清潔燃燒爐具2.5萬多臺,啟動了農村氣化工程,完成了建成區8個村5000戶煤改氣、58臺燃煤工業鍋爐改造,完成工程削減煤炭7.5萬噸,累計安裝油煙凈化設施410臺。建筑工地全面推行了《河北省建筑施工揚塵防治新15條標準》,對鐵路貨運場進行了高標準治理,建成區內的汽修廠、貨運站、停車場全面進行了綠化、硬化。啟動了新化公司、永興化工廠、東源金化搬遷工作。積極推進村莊綠化、兩河綠化和農田林網建設,全年栽植各類苗木30余萬株,植樹造林1.4萬畝。啟動了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六)民生民本持續改善。完成了12所學校、幼兒園的改擴建和維修改造。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3.05%,職教中心招生人數達到1000人。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到36016人,養老院達到11家,養老床位達到2040張。市醫院綜合病房樓東區、中醫醫院中醫腫瘤和老年病服務中心等項目進展順利。實施了“汽改水”三期工程,集中供熱面積增加到240萬平方米。城鎮新增就業3000余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6%。實施扶貧產業項目855個,為全市建檔立卡貧困群眾擺脫貧困奠定了堅實基礎。深入推進安全生產、食品安全攻堅,全市安全生產和食品安全形勢保持持續穩定,成功創建省級食品藥品安全示范縣。深入推進“平安新樂”建設,組織開展了“零發案”小區創建、“清源行動”、“護校安園”、“固防安民”等專項行動,社會治安環境不斷改善。婦女兒童、體育、廣播、民族宗教、電信郵政、雙擁優撫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就。
總的來看,2016年全市經濟社會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提質的發展態勢,但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一是經濟總量不大、發展速度不快的問題仍然存在,與我市增比進位、跨越趕超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二是產業結構不夠合理,傳統支柱產業受環保、市場等諸多因素影響,競爭優勢減弱,新興產業數量還不多、實力還不強,還沒有挑起全市經濟的大梁,轉型升級勢在必行。三是生態環境建設的形勢比較嚴峻,環境對經濟發展的約束日益加劇。四是城市載體功能還不強,城市形象品味還不高,城市建設、經營、管理的理念需要轉變提升。五是民生改善任務比較繁重,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和社會管理水平還需提高。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堅持問題導向,采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堅持問題導向,采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7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不斷壯大縣域經濟實力的關鍵之年。為此,確定2017年經濟和社會發展工作的總體思路是: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堅持“增比進位、更好更快發展”主基調,積極適應新常態,堅定不移地走轉型發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跨越提升的新路子,力爭綜合經濟實力、城市形象功能、改革創新動力、生態環境質量、社會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各項經濟指標都達到省市上游水平,確保到“十三五”期末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2017年的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8.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5%,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8.5%,主要污染物減排達到石家莊市控制標準。
三、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
(一)著力促進轉型升級。圍繞優存量、擴增量、提質量,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轉型升級。一是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在做大做強生物醫藥、裝備制造、食品加工、包裝印刷、精細化工等產業的基礎上,著力引進一批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金融物流等新興產業項目,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重點扶持奧星藥業、鑫樂醫療、富格藥業、華寶集團、久樂公司、三元食品等龍頭企業加快發展,加快推進旭力生物質能源、北京海力源節能研發中心等項目建設。年內,確保全市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2%以上。二是加速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利用國家去產能和環境保護倒逼機制,引導企業“搞技改、促轉型,強管理、提效益”,進一步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年內力爭謀劃技改項目70項以上,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0家以上,新增利稅超千萬元企業2家以上。圍繞“創新研發、經營管理、節能減排、品牌創建、清潔生產”,引導企業深化對標行動,促進傳統特色產業提檔升級,年內力爭培育市級以上標桿企業3家以上。推進“互聯網+制造業”發展,把推進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引導企業開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全面提高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等水平,加快機械、醫藥、食品等行業生產設備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準制造、敏捷制造能力。加強對電熱毯、石雕、燈具、板材、塑料加工、防水卷材等特色行業的整合改造,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發展,支持靠大靠強、兼并重組、整合改造、組團發展,逐步培育一批優勢骨干企業。繼續開展入企幫扶、銀企對接、企業上市等工作,重點推進富格藥業、氏氏美公司、奧星藥業、多彩印刷公司上市工作,力爭年內實現上市企業2家以上。同時,做好“僵尸企業”處置工作,騰籠換鳥,引進和培育新的企業和產業。三是著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商貿物流項目建設,確保臺北地下商業街、富達冷鏈物流中心等項目竣工投用,推進平安臨空金融物流園、供銷總社涉農電商物流中心等項目建設,力爭規上服務業企業達到30家,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以上。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重點抓好金地電商物流產業園等項目,建設一批淘寶村、淘寶鎮和電商標桿企業。加快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科學編制旅游發展規劃,依托東方文化創意產業基地、伏羲臺、三元食品、中元牧業、正莫石雕、邯邰瓜菜等資源,規劃建設特色小鎮和集文化游、工業游、農業觀光游為一體的旅游線路。四是大力提升現代農業。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我市農業向“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園區農業、品牌農業”發展。圍繞“沙地經濟”和“特色種養”,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激發廣大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熱情,推動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重點抓好花生、西瓜、甜瓜、紅薯種植和奶牛、生豬養殖,年內要完成新樂花生地理標志產品申報工作,力爭綠色農產品品牌達到15個以上,注冊農產品商標達到36個以上。加快推進農業生產方式向高效設施生產轉變,大力發展高效設施農業,重點抓好60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千畝土地治理創新項目。加快推進農業經營方式向適度規模經營轉變,認真落實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園區,重點扶持莊稼主爭創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再力爭創建2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每個鄉鎮都至少建成1個縣市級現代農業園區。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功能向一、二、三產互融互動的多功能業態轉變,大力培育龍頭企業,重點圍繞三元食品、中元牧業、正信牧業、邯邰瓜菜種植,引進上下游關聯企業,打造產業集群。力爭全市重點龍頭企業達到8家以上,創建1家省級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率達到60%以上。
(二)著力抓好項目建設。突出投資拉動和項目帶動作用,把抓投資作為穩增長、調結構、促升級的重要手段。2017年,初步安排重點推進項目78個,總投資663.01億元。其中,續建項目21個,總投資77.17億元;新開工項目27個,總投資123.66億元;前期項目30個,總投資462.18億元。一是強化項目推進機制。繼續實行“一套班子、一單審批、一站式服務、一盯到底”的項目推進機制,實行周調度、月督導和“幫辦、代辦”協調服務制度。確保中元牧業、燃料油深加工等20個項目竣工投用,旭力生物質能源、四瑞藥業等22個項目開工建設,平安不動產、供銷總社涉農電商物流中心等29個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二是強化項目招商。按照“企業招商、產業招商、園區招商、資源招商、委托招商、政策招商”“六招聯動”模式,實施精準招商,定目標、定任務、定獎懲,提高招商實效,著力引進科技含量高、投資規模大、環境效益好的項目,著力引進財源型項目。力爭全年謀劃投資1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50個以上,其中超億元項目20個以上。三是提高經濟開發區承載能力。推進建成區和開發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享共用,加快產城融合。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三元路、興工街、建新街南延等道路及配套管網建設,加快天然氣門站和長輸管線建設,實現天然氣管網全輻射、雙氣源供氣。
(三)著力抓好城鄉建設。扎實推進三年攻堅和增比進位,加快城鄉擴容提質,提升城鄉品質,爭創國家級衛生城、園林城、文明城。一是突出規劃引領作用。強化規劃的剛性約束和引領作用,推進“多規合一”,完成城鄉總體規劃的評估及修編工作,完善控制性詳細規劃,完成供熱、供水等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二是完善城市功能設施。加快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西延新華路、北延東名街、整修禮堂北街、改造城市排水明渠等工程,啟動2公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加快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推進“四館合一”項目建設,謀劃建設一批商業綜合體。加快推進舊城改造、連片開發和開發區村莊改造,抓好彭家莊宿舍、鐵路職工宿舍等10個棚改項目。加快園林綠化建設,爭創國家級園林城市,實施京港澳高速連接線綠化工程,加大街旁游園建設力度,打造綠色精品街道,推動主城區園林綠化擴面增綠,啟動木刀溝生態濕地公園建設。三是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謀劃實施“一橋三通道”建設,推進107國道拓寬改建和長班線二期工程。四是提高城市綜合管理水平。深入開展“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動,發揮智慧城市信息數據平臺作用,深化城市綜合治理和精細化管理,打造一批市容市貌管理樣板街道,塑造“環城迎賓線”,啟動建設2個特色風貌街區和精品標志建筑。推行“深度保潔”、“以克論凈”環衛作業模式,強化城鄉垃圾一體化管理。五是加快美麗鄉村建設。重點培育建設“伏羲小鎮”、“牧業小鎮”等特色小鎮,完成15個重點村建設任務,打造3個省級美麗鄉村。
(四)著力促進改革創新。落實上級安排部署,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一是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清理和減少項目投資、生產經營活動的審批事項,建立完善“一站式并聯審批”機制,削減前置審批,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進一步規范行政審批行為,提高機關工作效率;積極推行“多證合一”,落實“先照后證”,力爭全年新增市場主體增長10%以上。二是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整合土地、資產、財力等政府資源,抓好城投、農投、開發區投融資公司運作,積極推動社會資本以PPP等模式參與綜合管廊、伏羲臺開發、海綿城市等基礎設施建設,用有限的財政資金撬動外部資本,助力企業融資和城市發展。三是著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強化創新驅動,積極推進政策引導、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的創新體系建設。鼓勵各類市場主體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行動,營造生動創新的局面,力爭建設完成三元奶品研發檢測中心、奧星國家級企業中心,培育高新技術企業5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6家以上,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400家以上。
(五)著力綠色生態建設。進一步強化“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將改善生態環境作為第一民生工程和重大政治任務,切實抓實抓好。一是繼續深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實施精準治霾。重點抓好壓煤減排和散煤治理,深入開展煤改氣、煤改電和農村氣化工程,確保全市農村高效清潔采暖爐和潔凈型煤推廣率達到90%以上。進一步加大對化工、熱電等企業高架源污染管控力度,完成化工行業、地板革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啟動興達化工、華強藥業的搬遷工作。深入推進道路、工地揚塵和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二是圍繞“水十條”要求,嚴格控制高耗水、高污染行業發展。加強涉水企業監管,開展化工、氮肥等重點行業專項整治,確保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木刀溝水斷面達標。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抓好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完成5000畝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林業項目,關停城市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的自備井。啟動“兩河”治理生態修復工程。三是做好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工作,建立健全土地分類分級管理制度,分級分類實施治理和修復。嚴控工業污染排放,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全面推行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減少土壤重金屬污染和有機物污染。
(六)著力抓好民生建設。大力實施精準扶貧,強化項目扶貧,加強技能培訓,支持貧困人員自我脫貧,同時落實教育、醫療等救助政策,切實降低貧困人員生活負擔。扎實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全年完成城鎮新增就業3050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650人,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進一步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全面加強養老、醫療、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障工作,抓好2個鄉鎮衛生院醫養結合試點,探索建立縣鄉村三級醫療和養老相結合的服務體系。加快教育事業發展,實施協神學校等7個改擴建項目,同時落實國家有關規定,力爭在新開工的住宅項目中建設1所小學、1所幼兒園。加快中醫藥事業發展,力爭早日建成中醫藥強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開工建設中醫腫瘤和醫養結合服務中心項目。加強信息設施建設,實現城區公共場所免費Wifi全覆蓋。深入推進安全生產領域的改革和發展,加強安全生產專項監管、行業監管、綜合監管和屬地監管,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深入開展食品安全三年攻堅,保障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深入推進“平安新樂”建設,高度關注并及時解決社會穩定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確保社會穩定。深入推進國家級文明城市創建活動,提高全社會文明水平。加強國防教育和國防后備力量建設,深入開展雙擁共建工作。積極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人防檔案、氣象防震、婦女兒童、殘疾人等各項工作,促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